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魏建国:城市要打造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先锋

     点击数:2937 字号:

 

       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将面临逆全球化和全球化回头浪的冲击。但是我相信,这仅仅是暂时的。不少人都对全球化发出了埋怨,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甚至抹黑全球化,把当前全球经济不平衡关键归罪于全球化,甚至美国提出本国的产业空心化、贫富差距加大、中产阶级收入得不到提高和失业人口增加,都是因为美国在全球化中受到不公正待遇造成的。事实并非如此,全球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但是也不能把全球化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因此疫情过后,如何倡议新的全球化,那就是要按照习主席提出的,要“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要积极引导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正公平问题,让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最终引导和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发展的正确道路。

       为做好这一点,中国提出加快打造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是当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共同需要,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需要,更是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将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总路线,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新的发展格局。

      要做到尽快实施双循环的经济格局,城市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抓住重大历史性机遇,争做打造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先锋。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当今的世界竞争,已经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竞争。2019年我国城市经济再上台阶,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以上的有5个,超过1万亿不到2万亿的有12个。我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的GDP突破了万亿,还有7个城市是准万亿,这24个城市的GDP总和已占全国经济比重的38.3%。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大市对于下一步打造和引领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将起到引领的作用。经过分析,我们看到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如何打造以国内为主体的内循环,这些城市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第二,据目前统计,今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大国。2019年全国消费总额在40万亿人民币左右。今年虽有疫情发生,但是广大消费者被疫情压制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有的人担心今年6月份我国消费负增长达-1.8%,我认为不必为此担心。中国的消费将会在4季度发力,全年仍会达到去年6%的增长水平,也就是说今年全年有望达到46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总额。而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经济新格局,也必须要以重整内需、扩大内需作为切入口。也就是说,下一步将会有更多的城市通过抓好供给侧改革,同时进一步发挥内需的作用,把那些无效的或者低效的生产能力尽快剔除淘汰,真正加强和促进有效和高效的生产能力,从而达到“十九大”所提出的逐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好这一点,是城市下一步做好经济发展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三,城市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我国的城市生产劳动力是不是能同步提高。有人说由于我国工资平均增速这几年提高较快,使得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我认为劳动生产力不能单靠资本劳动化,而应该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变,使全生产要素也就是指资源、技术、市场、劳动力、资本和服务,特别是土地都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这一点我们还应该向德国、日本、韩国学习,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我国的城市竞争力,从而做好双循环。

      第四,中国的双一流大学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城市群中,这些城市所占有的大学已经占我国大学总数的95%以上。城市集聚了一大批科研机构,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加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云计算、机器人、5G、新材料、新医学等新兴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创新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前提。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量,使创新的成果能够尽快市场化,那么城市的创新能力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五,今年是我国新的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年,也是走向高水平、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一年。北京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已经开启了全球重振经济的信心和抗击疫情的决心。未来中国还会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更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将会进一步加大外商准入,减少外商准入的负面清单,加快金融行业开放,这些都为下一步打造好双循环的经济新格局,奠定一个最佳的营商环境。

      但是在做好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要防止以下两个误区。

      第一,要防止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城市在贯彻执行的时候不要演变成为以地方内循环为主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内超大市场的优势。何为超大市场优势?那就是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已经打通了原有的、改革之前的国内碎片化市场,形成(下转第6页)(上接第4页)了全国的一个超大型市场,这个市场已经超过了美国,是未来还会继续引领全球的消费市场。这个超大市场的优势,才是我们打造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最主要的基础和关键。所以不能够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城市自己也要搞循环。

       第二,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外看我们中国是一个整体,我们无论是出口、进口、消费还是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都共同构成了这个整体。这个整体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在未来需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城市在打造双循环的时候,要把各自地方特色优势融入到或者加入到我们这个超级大市场优势中,汇集成一个大的增量。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时候,各城市是主力军,是我们的核心力量。所以一定要根据各城市自己的特色,找出软肋,补齐短板,打造开放的、稳定的、安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绝不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自己搞封闭式发展,而是更加主动地开放和改革,取得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