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出版发行

     点击数:61252 字号: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出版发行了!

       我会自2001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十九卷,是一部系统研究有关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镇化战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内容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报告》是由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任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黄艳任副理事长,吴良镛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学术机构数十位院士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报告》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

     《报告》旨在全面记录年度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科学总结和深入探讨,及时反映中国城镇化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报告》的编写始终坚持“理论研究、施政分析、经验介绍、国际比较、信息服务、政策建议”的方针,其目的就是打造一部中国城市编年史,系统归纳和总结中国城市发展经验,为所有关心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士提供一个参考文献。

      按惯例,我会将向每个城市的市长赠送一本《报告》,希望对市长们的工作有所帮助。

 


专 家 解 读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常务副主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毛其智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按照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

      2020年,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以“全面小康,应对疫情,城市更新”为主题,分为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专题篇、案例篇和附录篇六个版块,系统介绍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城市更新,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人居环境建设和市政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报告》全书约60万字,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蒋正华先生为《报告》撰写了序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主编邵益生先生撰写了编后语。

       一、综论篇

       综论篇全面反映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状况,组织撰写了城市发展综述、城市发展十大事件,以及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和城市服务业等7篇核心文章。

      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撤销监利县,设立县级监利市;江西省撤销龙南县,设立县级龙南市;青海省撤销同仁县,设立县级同仁市;山东省撤销蓬莱市,设立烟台市蓬莱区;江苏省撤销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据民政部统计,2020年末全国共有设市城市685个;其中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中央计划单列)15个,地级市278个,县级市388个;县(旗)1481个,建制镇21157个,乡8809个,街道办事处8773个,村委会509115个,居委会113210个。

       2020年,我国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基本结果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在31个省份中,过去10年有25个省份的人口增加;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人口增加的163个,占54.9%。根据公安部提供的数据,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各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动,除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因素影响外,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普查数据表明,10年来我国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落地实施,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发达区域集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2020年中国城市发展十大事件”,包括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脱贫攻坚战取得的全面胜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八大重点任务和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和5G网络覆盖我国所有地级城市,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珠峰“新身高”等重大事件。

    “2020年中国城市住房发展”指出,202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先抑后扬,区域市场分化加剧。中央坚持“房住不炒”调控总基调,强化金融政策协同管控。国家加快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继续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工作。公租房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运营管理不断完善。稳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完善,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管理规范化和服务便捷化水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既有住区的综合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020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评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区域和城市交通发展的严峻挑战。对此,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加强对交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引导,促进交通与产业、生态、区域协同、出行服务等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总体上,区域与城市交通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防范疫情、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保障流通、改善民生等国家发展需求。

    “2020年中国城市信息化进展”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信息化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商复学、维持稳定城市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成为提高城市韧性的核心因素。同时,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信息化在新基建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愈显突出。一年来,我国的5G网络和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城市信息模型、城市大脑等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城市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智慧城市应用形成智慧防疫、智慧社区、智慧民生、智慧教育等新亮点。

       二、论坛篇

       论坛篇共收录6篇重要文章。

      今年已99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寄语《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他肯定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为翔实记载中国城市在新世纪的成长历程做出的贡献,并以张横渠诗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大家共勉。吴先生担任《报告》学术委员会主任二十载,是《报告》学术思想的引领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先生撰写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阐述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确了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八方面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完善住房制度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总体要求,并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做到“六个必须”,即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必须用统筹的方法系统治理“城市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理事会副理事长黄艳女士撰写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对城市更新改造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科学把握城市更新的内涵,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更新,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二是贯彻新理念新要求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宜居、绿色、智慧、韧性、人文城市,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空间;三是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城市更新,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切实将城市更新落到实处。

       国务院参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仇保兴博士撰写的“‘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一文,针对极端的气候变化、现代城市的高机动性、互联时代的脆弱性、烈性传染疾病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出了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韧性城市规划思路,以及在韧性城市设计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博士撰写的“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概述了国内外新冠疫情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高规格的指挥体系、全社会参与共同抗疫、科学防治、依法防治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指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仍然是当前的主要策略,并就下一步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接种疫苗、加强支撑保障、开展专题研究等七条建议。

      自然资源部国土规划局局长张兵博士撰写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系统介绍了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正经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改革,包括重构编制审批体系、创新实施监督体系、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和加强技术支撑体系,通过“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实现“多规合一”,全面提升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观察篇

      观察篇的特点是从第三方视角观察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共收录4篇文章。

    “2020年中国市长协会舆情观察”一文,根据谷尼舆情大数据平台监测到的7347万条相关信息进行舆情综述和分析,主要包括教育、环保、改革、招商旅游、扶贫、反腐倡廉、安全维稳等领域。其中,有关教育、环保、改革领域的舆情关注度分列前三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年度的文旅业发展遭受重创,但对招商旅游话题的舆情关注度仍居第四位。此外,有关城市市长的新闻稿件达129万篇,特别是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媒体关注度最高。

      原香港特区政府食物与卫生局局长、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永文先生撰写的“全球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国际视角出发,对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地抗击疫情的态度、举措、成效作了简要分析,重点比较了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地区应对疫情的各自做法和实际效果。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史文中教授撰写的“香港智慧城市建设的回顾与思考”,介绍香港发展“智慧经济”“智慧出行”“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生活”“智慧政府”六大领域的建议,以及港区政府颁发的《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和《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并展望了至2030年的发展远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崔伟宏撰写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综述”,回顾了“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多边合作、投资融资、标准对接、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以及中欧班列助力抗击疫情的情况。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以来,中国政府先后与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各参与国之间深化国际合作,已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专题篇

      专题篇选登了三篇文章。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路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方创林研究员等撰写的“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探讨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评估指标体系,指出美丽中国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共同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并就贯彻落实“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了六条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城市体检是解决“城市病”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项基础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提出要“健全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文忠研究员等撰写的“中国城市体检方法体系探讨”一文,结合北京市城市体检实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进行的11个试点城市体检和2020年开展的36个样本城市体检等工作,对城市体检的方法体系进行了探讨,可为专业化的城市体检提供有益参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毛汉英研究员等撰写的“将南宁都市圈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回顾了南宁都市圈建设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背景条件,分析了都市圈内各城市在其中的职能分工和建设进程,提出了完善提升陆上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快北部湾港口体系建设、增强南宁市的辐射带动和影响力、将北海和防城港纳入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策建议,对于未来南宁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五、案例篇和附录篇

       案例篇选登了四个案例。

     “成都市新津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新津区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三种赋能模式:一是“双重开发+双重驱动”,精明建设“数字孪生”的新城市;二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创新发展“三端支撑”的新制造;三是“数字农博+链接城乡”,探索构建“双向在线”的新乡村。

    “以城市体检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介绍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城市体检新路径,包括组织统筹、指标体系、数据采集、社会调查、信息平台、问题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广州市2019年和2020年连续入选全国城市体检的样本城市,其做法可供各地参考借鉴。

    “中心城区非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与实践”,介绍了福建惠安惠泉片区更新改造的做法和经验。该片区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居民协商机制。对于旧城改造最棘手的原住民安置问题,充分考虑居民的属地依恋情节,实现了100%就地安置,使城市更新的成果惠及当地群众。

   “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介绍了安徽省界首市及其高新区积极践行“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深度开发“城市矿产”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了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附录篇除收录了历年连续登载的“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2020年城市政策法规文件索引”,“中国城市基本数据(2018年)”外,还特别收录了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事记”,这是一份颇具史料价值的重要文献。

       自2001年起中国市长协会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年起《报告》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承办,历经二十载,至今已出版19卷。《报告》在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下,综合汇集国内外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详实记录中国城市逐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国内城市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连续性出版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