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利:推动新时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转型发展的北京实践
点击数:3826 字号:小 中 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近年来,北京城市深刻转型,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首善为标准,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要求,以一往无前、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抓履职、深化改革抓落实、旗帜鲜明抓队伍,努力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城管综合执法新格局。
一、构建协调联动新机制,推动城管综合执法“一体化”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服务首都功能的发展。北京城管紧密围绕首都功能定位,统筹谋划执法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牵动市、区、街城管执法队伍在重大活动环境秩序保障、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任务中勇挑重担,积极维护城市运行安全,发挥环境秩序治理主力军作用。
(一)统筹指导把稳发展“方向舵”
按照北京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部署要求,城管执法队伍相继完成了从区街统一管理到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再到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隶属关系调整的系统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新挑战,为进一步突出城管执法队伍在城市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市局强化统筹指导作用,完善组织调度机制,建立年度有计划、季度有部署、月有督导检查、周有会商调度的工作指导模式,主要领导面对面部署、主管领导点对点调度,确保各项执法任务“一盘棋”推进;组织开展职权下放领域典型案件指导,通过交流执法案例、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有效缓解职权下放后基层“本领恐慌”的问题,近两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执法检查职权覆盖率均达到100%;突出综合协调职能作用,高位建立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与住房城乡建设、应急管理、园林绿化等十余个部门就突出问题完善衔接配合机制,加大联合惩戒力度。特别是针对近年来破坏燃气管线事故高发问题,与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配合与反馈机制,细化地下管线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流程,推动一批问题得到快速高效处置。
(二)上下联动下好指挥调度“先手棋”
近年来,北京城管以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为契机,综合梳理分析12345市民诉求、媒体反映、领导关注、群众举报等数据,发挥“平时是台账、用时是智囊”的作用,精准调度,快速处置燃气执法、施工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并进一步形成应急状态下从市、区、街(乡镇)到一线执法队员的“3+1”快速响应机制,任务派发直插到人、结果直接上传,打通指挥调度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以来,共启动应对极端天气、扫雪铲冰等预警128次,其间指挥调度出动执法人员约24万人次,查处有关违法案件6000余起。
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情况下,连续部署调度全市城管执法力量,加强商务楼宇、商场超市、餐馆食堂等“三类场所”疫情防控执法检查114万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8.2万起,并运用“执法+公示”“执法+曝光”等工作模式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坚决筑起疫情防控的牢固屏障。
(三)精益求精打出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组合拳”
北京作为首都,重大活动较多,城市环境关乎国家形象。按照“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要求,北京城管树牢首善标准、强化政治担当,成立核心区执法队,加强天安门及核心区周边环境秩序保障;整合14万路视频探头对重大活动涉及地区和时段进行打捆轮巡、全天候监控,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截图预警,派发属地核实处置并反馈;“线上+现场”即时互动,部门联动机制巩固完善,即时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环境秩序保障任务,向世界展现整洁有序的大国首都形象。
二、坚持人民至上,擦亮为人民服务的“城管蓝”
“接诉即办”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机制创新,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北京样板”。2019年,运行17年的96310城管热线并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北京城管以“把亮点擦得更亮、把品牌树得更牢、把经验创得更好”为目标,坚持将“接诉即办”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抓手,用“枝叶关情”的态度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一) 积极作为办好“民生事”
将“接诉即办”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设立专人专岗,全程盯办接收、督办、回访、反馈等环节,健全情况通报、现场督办、指挥调度、电话回访的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对12345民生大数据的分析运用,深挖大数据背后的民生诉求,整理出诉求前十位高发问题,周分析、月通报,主动研究、提前预判,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三年来,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环境秩序类诉求183万件,响应率保持100%、解决率提高到92%、满意率提高到93%。2021年,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接诉即办”月考核六次在市属机构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主动担当答好“民心卷”
坚持迎着问题走,将街头游商占道经营、夜间施工扰民等近年来群众高频难点诉求作为突破口,分别列入2021年和2022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计划,牵头制定“一方案三清单”,强化部门协作,综合运用“动态挂账”、重点督办、调研指导、通报约谈等措施,“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扎实推动了一批难点问题的解决。2021年,在城管、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及属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街头游商占道经营12345热线市民诉求同比2019年、2020年分别下降36.6%、6.8%,顺利实现“双下降”的工作目标,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治理街头游商占道经营群众满意度高于全年27个问题治理整体满意度3.4个百分点,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22年,进一步聚焦夜间施工扰民诉求,梳理高发问题点位,以点带面前移执法关口,集中治理、持续巩固,群众诉求同比下降39.4%,竭力做到化诉于前、未诉先办。
(三)用心用情赢得“民心赞”
落实共同缔造理念,紧盯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推进城市共建共享与重点执法工作、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紧盯关键节点,开展“城管执法精准进社区”活动,建立执法队员与社区、物业、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紧密联系;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有效促进居民正确投放率达到88.4%,把工作做进社区,把执法温度延伸到群众身边去。全系统559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看桶、守桶、护桶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共收到表扬信1113封、锦旗282面,赢得了市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创新驱动新引擎,开启城管执法“数治时代”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北京城管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区、街一体化设计应用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形成“一库汇聚融合、一图指挥调度、一端智慧执法、一网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在顺应超大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上迈出重要一步。
(一)从“纸上”到“指尖”,执法办案提质增效
职权下放后,市、区、街三级行政职权比例约为1 : 1.6 : 4.8,街(乡镇)承担着约65%的行政职权。为提升一线执法效能,以移动执法终端为基础打造智慧掌端,汇集94部法律法规、659项执法权、45类执法文书、269种执法检查单、93类基础台账等数据,集成证照识别、语音填报、预警提示等功能,为一线执法队员提供执法依据、执法标准和执法参考。同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工具严格立销案管理和存证固证,严控立案、调查取证、呈批、决定、执行等关键环节,让执法办案流程更加清晰、程序更加严密,构建一线执法办案全环节、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机制。应用以来,全市累计核录数据854余万条,人均开展执法检查674次,同比上升90%, 2021年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和全市街乡综合执法队产生复议应诉结果的案件纠错率下降18%。
(二)从“粗放”到“精细”,执法检查简约优化
依托大数据平台汇集的行政检查、处罚、强制执行等信息,对执法事项和执法对象进行分类分级,并动态调整分级情况,实施差异化执法措施,实现“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全市约17.2万家责任主体完成分类分级标注,经过动态调整后,约40.7%责任主体实行减量执法检查,约4.2%、7285家责任主体完成自动降级、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有力推动基于信用和风险的执法监管转型,得到社会各界及中央、市级主流媒体高度评价,《法制日报》发表《分类分级执法是执法改革新方向》的评论文章,充分肯定北京做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事项清单,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手段,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三)从“传统”到“线上”,执法协同便捷高效
发挥大数据平台对城市管理的支撑作用,创新部门协同模式,把相关市、区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全部纳入大数据平台,打通管理与执法协作共融通道,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开展线索移送、实施联合惩戒等,将线下协调转为线上联动,极大降低了协调成本,提高了协同效率。目前,已为市、区相关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开通用户356个,开展线索移送182件,有效缩短了办理时间,联动解决了一批重难点问题。
四、挑起责任担当,打造北京城管执法队伍的“首善品牌”
城管执法队伍处于守护城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线,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北京城管始终坚持建设过硬队伍主旋律,在体制调整变化的情况下,坚决扛起“管系统就要管队伍”的使命担当,提出“一个系统、一支队伍、一个标准”的“三个一”理念,着力打造与首都城市环境服务保障水平相适应的城管执法队伍。
(一)加强“一个系统”建设
近年来,北京城管以党建引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系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一个系统”理念根植于心。在疫情防控吃劲的关键时刻,市城管执法局迅速组织骨干力量,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行动支援一线,每天近2000人次城管执法队员化身“大白”“小蓝”“红马甲”,义无反顾投入到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物资配送、卡口管理、防护宣传的抗疫一线,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二)抓实“一支队伍”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凝聚合力,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联合城市管理、编制、司法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在管理基层综合执法队伍方面的职能定位,赋予工作抓手,推动建立健全统筹指导、部署调度、考核评议、关心关爱等队伍管理教育制度,为管好用好基层执法力量、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在能力建设方面突出教育培训先导作用,打造全国首家电力执法实训基地,改造完成城管系统首个燃气执法实训基地,创新小班培训、现场教学、联合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模式。抓管理也要抓作风,先后修订《城管综合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城管综合执法系统执法风纪问题查办暂行办法》,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严肃队伍纪律,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七类受理渠道反映的执法风纪问题进行全流程闭环督察督办,并将风纪问题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执法风纪及不作为举报明显下降。
(三)强化“一个标准”履职
以考核评价为导向,不断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调整完善指标体系,对综合执法业务和队伍建设管理标准进行详细分解,用“一个标准”衡量综合执法履职效能,有效引导担当作为。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共涌现出300余个市级以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9年,石景山区城管执法局姚震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2021年,怀柔区杨宋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张春山作为全国城管执法队伍唯一代表,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表彰。在使命职责的最前沿,先后涌现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展现出了全市城管执法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
“砥砺奋进新征程,扬帆起航再出发。”北京城管执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凝心聚力抓执法,锐意改革促创新,旗帜鲜明抓队伍,推动城管执法服务水平不断取得新进步,执法效能取得新提升,智慧城管建设应用取得新突破,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 作者系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