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迅: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下的城市更新行动
点击数:7642 字号:小 中 大
文/李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城市发展研究》杂志主编,山东建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我国于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城市将是“双碳”战略实施的主战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对进一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双碳”目标的导向下,城市更新行动成为推动其实施的重要抓手。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十大行动”
“双碳”战略下的城市更新也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发展方向。其价值取向朝着问题导向的系统性城市更新转变,空间尺度向更宽范围的有机性城市更新统筹,实施系统向社会治理的过程性城市更新延伸,城市更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治理提升工程。
一、城市更新的范式与路径
然而,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贯彻“双碳”战略,两者目前存在一定的脱节。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单一视角下的战略路径难以实现,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低碳城市更新实施路径体系可以设想由目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政策体系构成,四个子体系相辅相成。其中,目标体系决定实践方向,实现“以人为本”的适老化、绿色化、智能化、社区化、人文化的更新目标。全要素囊括的技术体系与全空间覆盖的标准体系是其基础支撑,全过程把控的政策体系意义在于将城市更新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形成公共政策以引导社会,形成规模效应。
1.建构基于“双碳”战略的城市更新目标体系
“双碳”战略下城市发展的目标体系即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是推进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范式。绿色低碳城市就是调动自然、社会、经济等“全要素”,在城镇、农业和生态“全空间”,实现过去、现在、未来“全过程”绿色化发展的实践活动。
2.建构全要素囊括的城市更新技术体系
基于“双碳”战略实施的技术体系应该是全要素覆盖、全过程把控。其要素分类可以提出十二大技术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水资源循环、固废利用、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绿色产业、智能信息化、文化遗产保护和绿色人文行动等领域。
3.建构全空间覆盖的城市更新标准体系
不同空间尺度地域的碳排放结构不同,导致减碳策略侧重点也不同,评价标准也应分层次构建。低碳评价标准的空间尺度要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评价标准需要包括从学校、医院、商店、写字楼等不同建筑类型起始,从社区到街区、到城区、到城市、到城乡一体化地区。形成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一个一个低碳细胞单元。
城市更新标准体系示意图
4.建构全过程把控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
建构基于“双碳”目标、全过程把控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中重点关注的方面涵盖技术研发、标准研发、市场机制、信息工具等方面。
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的重点关注方面
二、城市更新的方法与行动
城市更新行动难点在于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就如习总书记在中央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上所说的,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城市发展积极性”。城市更新工作同样需要做好“五个统筹”。
城市更新行动可以从区域到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山水文化修复的城市发展基底、安全韧性保障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导向的绿色低碳出行、低碳生态指导的老旧小区改造、格局基因延续的历史文化传承、智慧互联管理的城市运营体系、多元价值激活的社会综合治理等八个维度进行系统谋划。
1.构建从区域到城市多尺度的生态安全格局
在宏观层面,构建从区域到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镇生态格局和低碳布局,形成绿色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突出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构建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等。
2.夯实山水文化修复的城市发展基底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
生态修复的实施流程
3.健全安全韧性保障的城市基础设施
建立并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安全韧性保障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供政府保障和支持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聚焦社区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完善近距离社区服务,覆盖不同人群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宜人的公共环境,为提升社区人居环境品质提供基本保障。
4.实施公共交通导向的绿色低碳出行
鼓励公交先导,提升高效衔接、便捷可达的公交系统。构建更加连续舒适的慢性系统,探索共享出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模式。将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理念融入完整社区建设。实现步行可达是宜居生活环境基本标准,真正实现5分钟的幼儿圈、10分钟的老人圈、15分钟的小学医院社区超市的生活圈,解决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问题,才是真正实现高品质生活,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不同出行方式能耗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数据图
5.开展低碳生态指导的老旧小区改造
按照各地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有改造需求的小区32.7万个,总建筑面积65亿平方米,涉及居民7323.3万户,从建筑面积看,约占现有城镇住房总量324亿平米(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20.06%。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系统设计、综合统筹,形成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技术内容适宜性清单,并在改造过程中植入绿色低碳技术。
6.实施基因延续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改造中应做到应保尽保,避免“大拆大建”。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绿色低碳技术相结合。通过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营造历史环境保护的氛围。
7.建立智慧互联管理的城市运营体系
积极推行城市智慧化管理,实现信息公开、数据共享。实现一卡通普遍,一网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城市管理服务实现网上管理,即实现真正的绿色低碳。已有学者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城市运行效率提升10%~15%”的研究结果。
8.开展多元价值激活的社会综合治理
探索城市更新多元利益协调和价值共创的创新路径助力实施。可以预测到2030年,国家城市更新年投资规模可达9万亿元。一定要用多元化的机制来加速形成由不同主体类型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投融资模式,实现资金筹措多渠道,工作机制再创新。
不同主体类型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投融资模式分析
结 语
“双碳”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具有内在关联关系。实施“双碳”战略和城市更新行动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赋予动能,两者具有互为影响的耦合关系。“双碳”战略下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发展方向。在“双碳”战略影响下城市更新出现新的转型趋势,其价值取向朝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行动导向的系统性城市更新转变,空间尺度向更宽范围的有机性城市更新统筹,实施系统向社会治理的过程性城市更新延伸。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更新行动新范式可以从顶层设计、广泛实践、适时总结、创新攻关和多元参与等方面探索。
(来源:城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