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杨晓光:城市设计的衢州实践

     点击数:5223 字号:

文/杨晓光 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衢州概况:四省通衢、五路总头、钱江南源、东南阙里

衢州位于浙江西部、钱塘上游。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北临安徽黄山,川陆所会,四省通衢。衢州也被誉为“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 ,是沪昆通道上重要节点。

衢州虽是四线城市,常住人口仅220万左右,在四省九市中处于中等规模,但衢州却拥有两大优势资源:一是“钱江源头、山灵毓秀”,是国家公园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二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也是南宋以来儒学文化的传播中心。

衢州对城市设计工作的认识之一:城市内在发展需求

衢州建设四省边际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2002年12月第一次考察衢州,就提出衢州要打造四省边际中心,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拓展的桥头堡。面向城市的高定位,最核心的命题摆在衢州面前,怎样建设四省边际中心?二十年间,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部门、从专家精英到普通百姓,均开展过深入的研讨与交流。衢州是重走老路,比高、比大、比多、比全;还是探索新路,比特、比精、比优、比美。这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也体现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工具的支撑。

经过自上而下的讨论,最终我们达成一致共识,衢州要突出品质取胜、功能取胜、特色取胜,真正打造一座不一样的山水花园城市。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形态最好、功能最强、环境最优”,其中,首当其冲的“形态最好”和城市设计工作紧密相关。

衢州要做到“形态最好”,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大山水格局和空间形态。衢州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两山加一川”,中间是盆地,两侧是谷地和地丘,这样的山水自然环境加上南孔文化的优势,我们认为衢州应该构建组团式山水城人文景一体的大格局形态。因此,衢州城区在空间形态上形成了大小三城、组团发展、山水城人文景一体的格局;二是建筑自然形态,衢州坚信生态宜居是第一竞争力,我们的城市环境应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当然,现实发展中衢州在“形态最好”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一方面,山水城人文景城市形态格局仍需优化。局部山水城关系不佳,人文景特色也有待突显;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彰显城市特色的地标或建筑不多。部分城市空间仍存在尺度过大、绿地不足、风貌杂乱等问题。

因此,我们觉得迫切需要城市设计彰显山水城市的特色,在塑造城市格局、塑造建筑和自然关系上,发挥城市设计的综合性、引领性作用,使之成为建设“形态最好”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最适合的工具。

衢州对城市设计工作的认识之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在逐步提高,特别反映在对审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逐步解决了人民的物质需求,但下一阶段,我们要更多关注人民内在的、对美的需求。这一点反映在衢州也尤为明显,无论是市长热线还是信访接待中,人民群众对于住房安全、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周边景观环境差、停车设施少等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需求较强烈。而面向城市更新的城市设计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系统性可实施的方案。

衢州对城市设计工作的认识之三:城乡风貌整治要求

新时期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高质量共同富裕全面推进。2021年,浙江省提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明确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为牵引,综合实施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补短板、建筑和空间环境改造、自然山水整体保护、人文品质提升、产业特色发展和现代治理优化,努力打造“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塑造美丽中国的省域样板。

衢州的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同样艰巨,衢州的风物特色与风貌名片仍需进一步体现。这一过程中,城市设计发挥着巨大作用。多年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以外,我们在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的设计实践其实更多。当然,这类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设计虽有不同,但理应属于城市设计的广义范畴,这类设计实践在衢州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衢州城市设计实践的特色做法一:注重顶层引领

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的作用,将城市设计落实到各个层面的工作机制中。

一是在顶层设计层面,衢州市落实部省要求,创新性将体现城市设计理念的“45个字”写进中共衢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决定》,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新城设计方向与原则清单,统一思路,提高后续设计的一致性以及解决具体落地矛盾的高效性。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45字方针已经融入了衢州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就是,“低尺度、密路网、小街巷、地下通、车快捷、人易行、无围墙、无边界、无障碍、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市委、市政府的设计方向总结,也反映了衢州对城市设计总体的理念。

二是市级主要领导的现场读地机制。衢州面向重要地块的建设,创新性引入现场读地机制,组建“市主要领导+多部门”的小组踏勘现场,切身感知地块特征,用“众创”思维去更新城市,寻找最优规划设计“灵感”。例如,凤栖云庐地块,通过市级领导现场读地,在研究规划设计条件的时候,提出希望保留红砂岩的基本地貌特点,具体设计图是通过抬地等方式解决高差问题,但是具体建筑设计去现场感知每块地的不一样。

三是探索责任设计师。衢江区与中规院签订三年合作协议,中规院作为责任规划师单位,提供方案咨询,技术支撑服务,并提供初期半月,稳定期每月至少1次的驻场服务。同时,聘任资深规划师兼任城市总设计师,探索责任设计师制度。责任设计师制度保障城市设计理念贯穿土地出让、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传导。

衢州城市设计实践的特色做法二:坚持问需为民

衢州的城市设计实践中,首要导向便是解决城市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以衢州当下实践较多的城市更新类城市设计为例,在编制城市设计之前都会做相对比较完善的社区调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更新片区内,往往有很多原住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这些诉求主要汇集中于公共服务、文体设施、教育设施等方面。浙江省在实际工作中归结为以“一老一小”为代表的突出问题。衢州实践中通过开展资料采集、媒介大数据、调研问卷、客户座谈会、行业专家KOL访谈等方法,了解居民真实诉求,助力设计的精准性。

衢州城市设计实践的特色做法三:系统化推进

衢州城市设计工作已逐步形成编制和实施的系统方案和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城市总体城市设计层面,以衢州中心城区为对象,在总体城市设计中明确城市总体形态、山水空间格局、景观风貌意象、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等原则性内容。

新城城市设计层面,以衢州高铁新城为例,城市设计中明确了新城的空间景观框架、公共空间系统、绿道慢行系统、滨水空间指引等内容。

片区城市设计层面,以高铁新城智慧小镇为例,这一层面的城市设计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提出具体地块用地管控条件、设施配套、开发强度等内容,直接指导建筑设计。

项目设计层面,以高铁新城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为例,基于片区城市设计导则及转化后的控规提出的管控条件与建设规划用地条件,这些条件往往非常具体,包括高度、体量、密度等指标,也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的要求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政府主导进行项目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最终带实施方案出让,确保设计落地。

衢州城市设计实践的特色做法四:突出实施性

城市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衢州乃至浙江省实践较多的一种类型就是面向实施单元的专项类型的城市设计。这类实施单元,包括完整社区、城市有机更新片区以及城乡风貌样板区等,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特征,即快速高效的实施性,通常面临设计之后马上需要实施,实施之后又马上需要运营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类实施单元,无论是作为地方政府,还是作为实施或运营业主,都希望设计单位可以提供从项目策划、规划、建筑景观设计以及后期运营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希望城市设计团队可以全过程跟踪项目,驻场跟踪实施。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们和中规院、省规划院、同济规划院等设计单位都有深入的合作和经验。

具体的实践路径可以大致分为多专业协同与多部门联动两大方面。多专业协同方面,衢州已经在探索由城市设计统筹,更具实施性的技术路径:涵盖从咨询策划、规划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再到运营设计的一体化路径。需要规划、建筑、景观、运营多专业协同,也需要社会学和数字化的支撑。多部门联动方面,衢州重视城市设计的公共政策属性,统一包括发改、资规、住建、街道、社区在内的各个部门思想,确保管控要求与设计意图的有效传导。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