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城市论坛

青岛市:青岛都市圈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点击数:4586 字号:

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岛都市圈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沿海都市圈,已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既是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挑大梁的主战场。获批以来,青岛都市圈不断健全合作机制,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要平台进行突破,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推动都市圈建设进入提速阶段。

一、完善三项机制,筑牢合作根基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借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之机,重新激活胶东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在省绿色低碳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青岛都市圈建设工作。牵头烟台、潍坊、日照三市选派人员在青集中办公,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调度督导、工作台账、信息简报等制度。

(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重新激活各市一体化办公室和交通、科技、开放、工业等10个专班,建立顺畅沟通渠道,并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予以明确分工,工作要点已由省绿色低碳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成立创业孵化基地、广告产业一体化等多个都市圈合作联盟,签订各类战略合作协议数十份。

(三)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联合烟台、潍坊、日照三市制定《青岛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交通圈、产业圈、生活圈、安全圈”,配套梳理42项重点事项、85个重点项目,均细化分解至年度目标、责任单位,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探索解决都市圈建设标准统一问题,启动《青岛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并加紧编制产业、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专项规划。

二、深耕三大领域,塑造合作优势

(一)交通互联领域。编制《青岛都市圈交通一体化专项行动方案》,谋划形成“一环七射”高铁网和“三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目标,梳理总投资4567亿元的36个重点项目。莱荣高铁、明董高速建成通车,潍烟高铁全线铺轨贯通、进入静态验收。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工程获批开工。董家口至瓦日铁路联络线、莱青高速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青潍空铁快线正式开通运行,济青间往返高铁及动车组列车增至80余对,最短发车间隔仅6分钟。截至目前,都市圈高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466公里、1508公里,综合交通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

(二)产业协作领域。做强智能家电、海工装备等13条产业链,推动青烟威船舶海工装备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同搭建都市圈城市牵头、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参与的重点产业联盟,建立建群强链和联合招商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海尔卡奥斯等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企业超过16万家。海尔、海信与潍坊、日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啤潍坊数字化工厂开工建设,8家烟台市企业成为一汽大众青岛基地一级供应商。

(三)人文交流领域。联合携程大数据中心推出胶东旅游资源TOP10线路推荐。赴杭州、合肥、南京联合举办文旅联盟长三角推介会,联合举办胶东海洋童玩季、中国(胶东五市)钓鱼文化旅游节、跑遍胶东等活动。市南、即墨、莱西联合莱阳、高密发起成立城际区域文旅合作联盟。建立胶东五市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凭证互认机制,青、烟、潍、日四市签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绩效工资政策互认协议。成功举办胶东经济圈产教融合论坛、胶东经济圈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海洋大学与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青岛大学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签约共建,莱州武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三、把握三个方向,促进务实合作

(一)青烟方向。莱西、莱阳合资成立全省首个跨区域一体化平台运营公司,13条事项纳入《2024年度省有关部门支持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重点事项清单》。G204、G308、北京路、梅山路等多条断头路开工建设。莱西、莱阳签订行政审批服务、商事登记等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区域帮办代办,推动在审批服务大厅设立“双莱”一体化专窗。建立“双莱一体化”文化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双莱人才招聘会”、“双莱”非遗大集等活动。莱阳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青岛空中医疗救护网络。谋划建设海阳—莱阳—即墨海洋产业联动区,起草完成合作协议。

(二)青潍方向。青、潍两市签署同城化战略合作协议,胶州、高密两市签订现代物流领域、交通基础设施、青潍空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等3个协议。在胶州、高密推行税收一体化,成立胶高胶河文化旅游交流中心,胶、诸、高三市成功举办两届胶河文化旅游周活动,揭牌“胶河好品”区域公用品牌。2024高密融入都市圈合作发展推介会在青举行,签约9个重点合作项目。诸城市主动对接青岛,发布实施《融青发展战略工作意见》。

(三)青日方向。探索西海岸与东港、诸城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新路径,召集青、潍、日三方座谈交流,共同拟定合作倡议,就交界区域断头路建设进行对接,加快日照北海路北延至改建204国道工程进度。支持青岛高校、科研院所与日照进行产学研合作,三奇海洋功能食品等项目在日照落地。日照“百企访名校”活动赴我市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举办7场招聘会。东港区在市南区搭建的“融合发展   共创未来”日照会客厅正式启用。

四、搭建三大平台,激发合作活力

(一)开放平台。自贸片区协同潍坊创新推出“农药跨境电商B2B出口新模式”和“数字化仓储+数字化金融”贸易生态体系,联动日照打造省级信用园区获得省试点批复,成功在潍坊滨海经开区复制推广青岛港启运港退税政策,在日照综保区复制“企业简易注销”审批服务模式。上合示范区与潍坊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上合示范区高密临港经济区联动创新区,推动潍坊(高密)临港经济区成为上合示范区的城市合伙人。

(二)科创平台。聚集胶东五市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资源,牵头创建“半岛科创联盟”,目前成员数量增至237家,今年以来已推动产学研对接54项,推送有效科研成果773项。烟台鲁花与青岛农大合作重组重点实验室,日照多宝水产与海大共建海马产业科技创新平台。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累计助力都市圈1864家企业挂牌融资,实现各类融资116.8亿元。

(三)政务平台。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聚焦人才职称、户籍办理等领域,共同推出一批“跨域办”“异地办”措施,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推动与诸城、高密、东港、莱阳、莱州、海阳签署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建立“云牵手”通办联盟,已协同落地162项“跨省通办”事项及321项“全省通办”事项。实现都市圈远程异地评标专家共享,已联动合作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3个。发起建立胶东体育资源及IP交易平台,为胶东五市体育赛事资源及IP提供招商推广服务。

五、发挥七大功能,面向未来发展

(一)发挥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协同周边探索产业协作利益共享模式,引导先进制造业向周边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引导重点园区、龙头企业等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推进周边小城市融入都市圈主导产业布局。

(二)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争取布局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做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提升技术输出能力和产业创新活力。完善都市圈技术交易、大型试验仪器设备共享等机制和平台,探索共建科创财政补贴资金池、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等创新联动政策,促进科技项目共同研发、创新成果在都市圈内落地转化。

(三)发挥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落实省支持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加快恢复国际航空客运航线,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在周边复制推广上合、自贸改革试点经验,推动都市圈通关一体化。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点活动,为都市圈提供便捷高效的对外交流服务平台。

(四)发挥现代服务平台功能。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推进文化“两创”。加强与周边服务功能的互补和细分领域合作,共同培育优质服务品牌;扩大青岛金融、物流、科技、商务的辐射影响范围,赋能整个都市圈;发挥青岛工业互联网先行优势,共建智慧便捷都市圈;依托都市圈丰富的旅游资源,共同设计推出精品旅游线路,联合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五)发挥交通枢纽联通功能。发挥青岛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作用,加快释放国际空港、海港等重大基础设施潜能。构建以青岛中心城区为核心、接驳城市轨道交通、联通主要交通枢纽节点的市域(郊)铁路网,持续推动既有市域铁路(高铁)的公交化运营,带头消除城际“断头路”,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六)发挥公共服务辐射功能。针对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条块分割问题,牵头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排查清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针对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发挥中心城市的担当,通过设立分校、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周边;通过设立分院、组建医疗联合体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办医合作;通过高层次人才共引、跨区域人才互认,探索人才工作协同发展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弥补公共服务供给短板。          

(七)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推动搭建面向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赋能招商引资、重大决策、产业布局等一体化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减少竞争型产业壁垒,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鼓励竞争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移布局、转型升级,在都市圈范围内寻求最合适的投资区位。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