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玮 等:宁波:坚持系统治理,深化精细管理,构建城市体检和更新一体化推进新模式
点击数:87 字号:小 中 大
文/李晓玮 余英 宁波市城乡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城市体检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宁波市自2021年被纳入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以来,在工作开展中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探索实践“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模式,用城市体检引领城市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化治理。
系统构建城市体检“三大工作体系”
建立工作组织体系。宁波市高度重视城市体检工作,把开展城市体检作为常态化任务列入浙江省建设系统一类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并连续3年将其列入宁波市政府年度重要任务,明确资金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市级统筹、区级实施、部门协同”的治理模式,将体检成果作为系统谋划宁波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内容。
健全制度标准体系。一是出台《宁波市城市更新办法》,将体检评估作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片区策划编制的前置环节和先决条件;二是印发了《城市更新片区(街区)体检和策划方案编制技术指引(试行)》,指导市里一体化推进体检更新工作;三是陆续发布《区县级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手册》《社区数据采集技术规程》《居民问卷工作手册》等技术标准指引,规范各区(县、市)城市体检工作开展。
搭建技术支撑体系。自2021年开展城市体检以来,宁波建立了“专业技术团队+专家咨询团队”的技术支撑架构,同步组建城市更新(城市体检)专家委员会,为城市体检、城市更新提供更精准、更具操作性的智力支持。
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工作模式
全链集成城市体检“三大重要基础”
在指标构建上突出实用性。宁波市按照“多源收集、动态增补”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宁波市城市体检动态指标库。2024年,宁波市构建了“61+24”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即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的61项指标,加上体现宁波城市特色和治理需要的24项特色指标。
在数据采集上突出高效性。由于体检指标下沉到住房、小区层面,出现了数据现场采集量大、时间紧、要求高的新情况,宁波按照“尽量批量归集、强化后台处理、减少户外采集”的原则,对住房、社区(小区)、街区3个维度指标数据的采集方式进行研究优化归类。
在民意征集上突出广泛性。一是增加调查深度,聚焦民生实事。为准确掌握宁波规划建设管理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以及辅助宁波特色指标分析,每年宁波市都会结合实际增加特色问题。2024年,宁波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68道问题基础上,增加了20道特色题目,深入了解市民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公园绿道建设、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二是优化数量结构,辅助问题梳理。宁波市以建成区街道社区为单元进行问卷发放,覆盖全市75个街道、655个社区。其中,纳入当年城市体检的重点街道所辖社区,按照120份/社区收集,其他按照15份/社区收集。
探索实践城市体检“三大成果应用”
数字赋能推动量化评估到治理实践。宁波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以“体征采集—体征分析—问题诊断—场景应用”为脉络,逐步形成了以“诊断分析、监测预警、辅助决策”为核心的智慧化工作闭环。一是摸清家底,形成“多维度、多尺度、高精度、可更新”的城市体检基础数据底座,归集了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的121类数据、4.2万余个各类设施点位、86个空间矢量图层的数据库,为有效治理“城市病”提供支撑。二是强化协同,把体检平台打造成跨部门的工作平台和治理平台。平台汇集形成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社区卫生设施覆盖率等16类成果数据和分析结果,已分别提供给民政、消防等10多个部门应用到日常管理和决策。三是衔接更新,推动城市体检向治理实践转化。依托体检平台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绿道、完整社区等应用场景,辅助年度建设计划制定,为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在项目生成、项目申报、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等环节提供支撑,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审批、动态跟踪与绩效评估。
一体化推进从发现问题到落地实施。把更新片区作为体检更新一体化推进的突破点,在形成城市体检“问题清单”的基础上,结合各方主体的“意愿清单”和目标引导的“发展清单”,形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提升片区(街区)竞争力的整治任务清单。针对管理类任务,通过部门、物业精准化管理,做到即查即改;针对工程类任务,统筹土地、规划、资金等项目实施条件,优化建设时序,实现从体检到更新的项目生成机制。多部门全程参与片区策划,在控规调整过程中综合考虑片区策划的引导要求,优化更新类项目审批流程;前置引入运营单位,帮助属地镇街与国企平台、民营资本“牵线搭桥”,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整合片区资源、规范更新实施、引入运营前置等举措,形成“体检—策划—规划—建设—运营”的体检更新一体化推进模式。
跟踪监测推动年度全面体检向常态化聚焦。宁波市在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基础上,正在探索建立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通过构建“城市安全底线型指标+上年度体检存在主要问题指标”指标体系,对已开展城市体检的街道进行常态化跟踪监测,重点对底线型指标变化情况、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估,形成低工作量、常态化、可持续的城市体检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的工作闭环。聚焦重点,构建由连续两年存在问题指标、街区及以下维度安全隐患指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内容构成的22项监测指标体系,原则上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部门对问题点位、对象进行重点巡查,巡查数据作为监测依据,大幅减少基层街道社区工作量。除了持续监测以外,同步对解决问题对应的更新项目重点环节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来源:《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