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市长声音

勾凤诚:聚焦“一流”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点击数:7267 字号:

文/勾凤诚   盐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盐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推动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持续擦亮“盐诚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着力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能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营商环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用户思维,稳定发展预期,构筑惠企利企一流保障

提高政策精准度。加强市级政策与上级政策的配套衔接,做好各部门之间政策协同,针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规模企业,以及研发类、制造类、服务类等不同类型企业,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滴灌、量体裁衣,实施“支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20条”、“服务业10条”、“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5条”、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专项政策,形成惠企政策“系统集成—精准配套—高效落实”闭环机制。

提高政策创新度。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需求难点,在建设用地、资金扶持、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创新惠企措施,努力让“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服务最好、收费最低”的政策环境成为盐城发展新标识。在全国率先开展“一照多址+一照通行”企业开办新模式,允许经营主体在同一县级登记辖区内免于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多点开展经营”。

提高政策实效度。按照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原则,召开政策解读会、新闻发布会,运用图解、专栏、短视频等形式进行系列解读,让企业听得到、看得懂、够得着、用得上政策。完善服务企业政策“点对点”送达机制,确保涉企资金集成直达、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今年上半年,市本级涉企专项资金兑现率达70%。

强化集成思维,坚持数字赋能,构筑政务审批一流品质

拓宽“一网办”范围。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行”不见面审批集成改革,推广“苏服码”和电子证照应用,形成办事窗口、政务网站、移动端、自助机“四端同步”的“一网通办”格局。开发上线“我的盐城”App,累计接入超500项政务服务,全市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高标准建设“城市驾驶舱”,上线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印发数据开放责任清单,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实现各类政务数据“应归尽归”“共享应用”,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开发上线企业“盐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汇集43类479万条涉企数据和1.1万余条各类涉企政策,对全市25.5万户在营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政策智能化推送、无纸化兑现。

开展“一站式”办理。设立企业开办专区,推动全市企业住所核验系统、登记档案互联网查询系统与电子营业执照数据互认。依托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发票申领、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一链办理,企业开办8小时办结率100%。运行市重大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中心,印发实施重大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制实施办法,推行一窗、一码、一平台、一专席、一专班、一机制“六个一”服务,探索实施许可豁免、告知承诺、“超时+缺席”默认制审批,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帮办代办,全市重大项目审批时间平均提速30%。

深化“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跨部门、跨层级关联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设立“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推进“一件事”改革任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实现全市统一标准、统一流程。聚焦“一业一证”改革,拓展开药店、便利店、餐饮店省级改革试点经验,编制“一件事”综合执业办事指南,全市同标准办理的行业拓展到30个。印发“照证注销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对符合注销条件的经营主体实行一窗集中受理、多事项联合办理。在全省率先设立经营主体“代位注销”制度,方便特殊情形经营主体办理注销登记,解决“准入容易退出无门”的难题。

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权益保护,构筑公正透明一流环境

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持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频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监管”,探索“无感监管”新模式,实现对企业检查“非必要不现场”,减少对企业的干扰。鼓励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推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予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深化企业信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的应用,创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成全省首个市县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分类制定失信企业帮扶、退出、约束“三类清单”,重点对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实行分步履约,促成涉企执行案件和解。建立企业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深化信用修复“事前告知、事中培训、事后提醒”全流程帮扶机制,实行信用修复全市通办。

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带头讲诚信,对签订的合同、作出的承诺、出台的政策,不以任何理由不予兑现,主动排查整改政府、国企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情形,设立监督举报途径,做到应付尽付。加快清理和修改营商环境相关规范性文件,对妨碍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束缚民营经济发展、有违内外资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应改尽改、应废尽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促进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快速联动处置。

强化开放思维,注重亲商安商,构筑近悦远来一流体验

加强全要素保障。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同步开展地质灾害、地震安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相关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切实减少项目后续报建和验收环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出台“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业务协同,同步落实项目开工前应具备的各项建设条件和管控要求,确保在土地交付后2个工作日内,依次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正式批准文件,实现“拿地即开工”。

畅通全方位联系。分行业、分主题举行企业家座谈会、餐叙会,面对面倾听意见建议,解决问题诉求,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民营企业意见建议信息采集反馈办理制度。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挂钩帮扶联系机制,开通12345“一企来”服务专区和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设立涉企专席,高效办理企业诉求。开展盐城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崇企业家贡献、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舆论氛围,让企业家更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提供全覆盖服务。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丰富完善商业商务、居住休闲、文旅等消费业态和消费功能,为来盐人员提供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大力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建设“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吸引各类人才来盐就业。完善“盐商服务卡”功能,在全市设立26个服务专窗,为重点企业家在政务服务、子女入学、体检就诊、旅游观光等领域提供精准化、特色化服务,做到平时无事不扰、难时无处不在。

(来源:《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