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科学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
点击数:1441 字号:小 中 大
文/王志平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提出,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自治区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关乎内蒙古当前及长远发展的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计划到2030年,通过实施一体化工程,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9600万千瓦,风电装机230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在黄河“几字弯”顶端,巴彦淖尔抢抓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进度。杭锦后旗于2月20日开始沿蒙海镇主干道沿线进行整地换沙;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施工现场机声隆隆,数十台大型推土机正在进行场平作业……
巴彦淖尔市地处国家“三区四带”的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是全国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阻止我国西北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治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精心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全市完成造林23.09万亩、种草147.28万亩、防沙治沙46.1万亩,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40.5%、156.7%、163.9%,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做强“沙经济”,大力推进产业治沙。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综合效益。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共有沙化土地总面积3154.53万亩。巴彦淖尔市境内风光资源富集,平均风速达8米每秒,稳定性好、开发价值高;全年平均日照3200小时左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条件优越。我们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把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作为打好“三北”攻坚战的具体举措和落实五大任务的题中之义,编制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施方案》,坚持“合理布局、强化保障,突出重点、集中开发,因地制宜、科学治理,治用并举、‘三生’共赢”原则,规划布局了3大区域、6个光伏片区、14个异地治理项目区,连点、成线、构面推进,全力建设黄河流域防沙治沙模范区。启动“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项目,完成林草生态建设300万亩,总结推广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推动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200万千瓦光伏、蒙能46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光伏建成并网,开工建设苏集沙地200万千瓦保障性光伏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拿出大会战的气魄,以主力先锋姿态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创新工作模式,统筹好防沙治沙和管沙用沙,既防沙害,又用沙利,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系统推进增绿、增能、增收,积极推行“光伏+生态治理”治沙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修复、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新路子。计划到2030年,通过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能源装机规模总量达到1590万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0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2022年的41.6%提高到51%,努力把风沙“防护服”打造得更加厚实。
建好“高产田”,积极推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讲话中提到,“不久前,我去内蒙古巴彦淖尔调研,‘三北’地区大量盐碱地上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差,如不加快治理,将增加荒漠化风险。”巴彦淖尔有盐碱化耕地652.23万亩,占自治区盐碱化耕地的29%,占全市耕地的48%。近年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农高区,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合作,探索出多种不同适地改良模式,使过去的碱圪梁变成了种粮田。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一个重点,抓住“育种”和“治地”两个关键,坚持生态和生产、治理和利用、短期和长期三个并重,落实科技、水资源、资金、体制机制四大保障,推广节水灌溉洗盐、保护性耕作、绿肥饲草种植、化学治碱淋盐、井灌井排五种模式,加快实施整灌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不断增强防风固沙能力。
护好“河湖美”,久久为功抓好乌梁素海流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考察时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流域是“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了总投资50.86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和总投资35.89亿元的《“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流域生态质量逐步好转,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湖心断面达到Ⅳ类,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鱼类种类由“十三五”末的21种增加到现在的29种,增长38%,每年约有20万只野生鸟类来湿地栖息繁衍,疣鼻天鹅数量近600只,再现了鱼翔浅底、百鸟翔集的景象。只有跳出治沙抓治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地域全要素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在流域上游,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基地,阻止沙漠东侵黄河、危害河套平原,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流域腹地,以“四控”行动为抓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抓好技术减污、规模降污、精准测污、依法治污,到2025年化肥、农药亩均用量分别降低20%、10%;在乌梁素海湖区,采取生态调控、湿地净化、生态补水等措施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流域下游,实施草原、山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高植被盖度和水源涵养能力。
我们将把感恩之心转化为维护之志、奋进之力,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保持“吃苦耐劳”的韧劲、鼓足“一往无前”的闯劲、拿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狠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统筹兼顾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来源:实践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