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帅:增产值、富财政、强便利、建体系,加快推进广西农林特色资源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思考 ——以广西横州市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例
点击数:1567 字号:小 中 大
文/张 帅 横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强调,“发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让更多‘桂字号’农业品牌叫响大江南北。”广西地处亚热带,资源丰富、作物多样,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政策,重点打造粮食、糖业、水果、蔬菜、畜禽、渔业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是,广西林果蔬畜糖等色资源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构建现代化农林产业体系还存在不少困难和瓶颈。一方面,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科技应用不足;另一方面,产业链条过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能力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小。此外,受经济下行及机制不畅等影响,农林产业对政府财政和GDP增长支撑不足,制约了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以上问题和瓶颈,本文以横州市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例提出有关建议,力争通过“解剖麻雀”式分析,为广西农林产业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一、横州茉莉花产业发展现状
(一)历史悠久、产量居全国第一
横州茉莉,历史悠远。据记载,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已有横州种植茉莉花的文字记录,民间还流传着茉莉仙子的美丽传说。全球每10朵茉莉花,有6朵来自横州。茉莉花产业是横州最有特色的产业。横州现有茉莉花田13.1万亩,年产茉莉鲜花10.3万吨、茉莉花茶8.1万吨;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世界总量的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基地,有着“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美誉。
(二)扶农助农,品牌价值广西第一
2023年茉莉花总产值162.9亿元。其中,茉莉鲜花、茉莉盆栽盆景等一产产值37.4亿元,茉莉花茶加工、茉莉花精深加工等二产产值103.5亿元,带动旅游、交通、物流、食宿等三产产值达22亿元。茉莉鲜花平均价格34元/千克,最高价达84元/千克创历史新高,直接带动当地近1万名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约34万名花农致富。2024年,横州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224.13亿元,连续多年蝉联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三)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发展迅猛
横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茉莉花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茉莉花“1+9”全产业链,即“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产业集群,举办的世界茉莉花大会连续多年列入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努力实现从花茶配角到世界之花的战略升级。横州陆续出台了茉莉花产业奖补等政策20余项,大力引进北京张一元公司、浙江农夫山泉公司等链主企业落户发展。截至目前,横州茉莉花(茶)加工企业近300家,此外还有茉莉精油、香料、食品、化妆品、文创产品企业等近百家。2023年茉莉花产业规上企业44家、产值19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7.7%。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三产融合度低、延链未强链
一产方面,种源保护开发不足,鲜花价格波动大影响企业积极性,设施农业水平低。二产方面,横州茉莉花正由传统茉莉花茶为主向大规模生产新式茶饮原料茶发展,并逐步延伸到化妆品、食品、日用品生产。但目前在产企业单体规模小、产量少、市场知名度低,茉莉花精深加工产值仅4.5亿元。三产方面,茉莉餐饮、茉莉体育、茉莉旅游、茉莉康养等处于概念阶段,市场主体缺乏,文旅品牌影响力不足。
(二)产业竞争力不足、风险抵御能力差
一是未实现规模化种植。茉莉花仍为小农户分散种植,没有流转土地统一经营,难以产生规模效应。花农“各自为战”导致种植管理标准难以统一,茉莉花质量参差不齐难分级;同时,无法有效介入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方式,茉莉花采摘效率低、人力成本高。二是本地茶企竞争力不强。多为家庭式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品牌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经验和人才,主动融资扩产、转型升级意识不强,行业竞争同质化严重。三是信贷资本支持不足。融资模式单一,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和金融服务匮乏,未能以数据为基础建立茉莉花产品交易中心。2023年,横州市组建了政府平台公司茉莉花投资集团,但目前缺乏发展资金、人才队伍匮乏,产业扶持作用有限。
(三)产值入统难、富民未富财
一是茶企委托加工模式附加值低。横州茶企约80%按委托加工模式生产,企业只收取委托加工费,还有一些茶企没有在本地注册。这种现状导致企业生产环节大部分产值税收流落外地,规上企业少,对横州GDP和财政贡献与实际产业规模不匹配。二是花、茶交易模式简单贡献度低。茉莉鲜花交易流程主要是花农采摘并销售给中间商(花贩),中间商(花贩)将收购鲜花销售给茶企。不少花贩流动收花且没有公司,交易数据无法收税入统。在茶叶交易环节,以茉莉花茶为引领,横州市西南茶城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但茶叶批发行业在库企业只有12家。茉莉花与茶叶流通环节对财政、产值贡献低。
针对第二个问题,在自治区税务局、财政厅指导下,2021年起横州市开始实施莉花茶加工行业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政策及政府优化服务,助力更多企业上规入统。2023年横州茉莉花茶产业入库税款7117.58万元、累计增长157.18%。在取得积极成效同时,还必须看到由于加工模式简单、交易模式单一、真实数据流失等因素,横州茉莉花产业距离实现富民富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短期实践:大力实施茉莉花产业统购统销综合改革
针对以上痛点难点问题,横州市正在全面实施茉莉花统购统销模式改革,让每一朵茉莉花既富民又富财。
(一)总体思路
理顺茉莉鲜花产、购、销三方衔接机制,探索完善茉莉鲜花入统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以市场主体法人化为主导,将大部分民间的自发式、闲散式的茉莉鲜花交易模式逐步整合引导至由政府引导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轨道上来,形成“花农+合作社+平台公司+茶企”交易模式。
(二)闭环交易链条
建立“花贩将花农的鲜花集中到合作社(或花农直接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将鲜花销售给贸易公司→贸易公司将鲜花销售给茶企”的闭环交易链条,同步实现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和货物流“四流合一”。
一是设立茉莉花专业合作社。成立茉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作为交易主体,由市属国企茉莉花投资集团或供销社等加入并负责运营管理,减轻村委负担。二是将花农、花贩纳入合作社管理。将花农、花贩作为茉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合作社作为交易主体销售茉莉花并进行税务申报,实现交易行为合法化、规范化、集中化,解决此前税务风险难点。三是国有平台成立茉莉花贸易公司。由市属国有企业茉莉花投资集团成立二级贸易公司,从茉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购茉莉花后销售给茶企,通过溢价销售、资金垫付、贴现息差等金融杠杆解决公司运营成本并结算货款,同步实现数据入统和企业上规。
(三)强化改革保障
一是组建专班形成合力。成立茉莉花产业统购统销综合改革专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推动,经信局指导对接茶企,税务局规范税收征管,乡镇牵头成立合作社,茉莉花投资集团成立贸易公司并完成交易智能化改造,农业农村局、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供销社、花业中心、花茶协会等单位配合落实。二是增强信息化支撑。委托专业信息科技公司建设完善“数字茉莉”交易平台,形成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交易系统,在农户端、合作社端采集农户、花贩信息,在实体市场端、茶企端通过智能秤(磅)改造实现实时录入交易数据,解决原有线下交易造成的数据流失。三是落实落细既有政策。深入企业做好走访宣讲,重点落实好茉莉花产业税收扣除、企业奖补、加工标准等有关规定,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四)逐步扩大改革范围
在茉莉鲜花统购统销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基础上,研究好毛茶购销与茉莉花购销的共性问题及茉莉花出产在横州而毛茶出产以外地为主等差异,逐步将毛茶购销纳入改革范围。后续根据不同品种特点和产业发展阶段,探索改革木材、糖料蔗、甜玉米、木瓜等横州市规模较大的农林产品购销模式。
四、长期思考:打造全球茉莉花产业市场经营便利地
着眼未来更要通过大力提升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消费便利化、资金流动便利化、人员往来便利化、物流畅通便利化水平,让茉莉花成为横州市高质量发展的致富花、横州人民的幸福花,让横州茉莉花产业成为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茉莉样板”。
(一)持续优化“茉莉财政”资源
一是引导茶企转变加工模式涵养税源。生财之道依赖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更要坚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循序渐进推进茉莉花税收改革。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换委托加工模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二是持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指导相关村委用好乡村振兴资金,通过与茉莉花投资集团合作投资茉莉花交易市场、加工厂房、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形成稳固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稳定集体经济收入。三是提升平台融资能力。茉莉花投资集团参与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国企的健康发展,可以借此全面梳理全市财政资金、国有资产、招商引资等资源,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在应收账款融资、期货融资、存货融资等方面合作,激活政府资源融资运用活力,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支持。四是加大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将投入茉莉花产业发展和企业奖补资金改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按照1∶3或1∶4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行业发展,选择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推动茉莉花、茶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财政资金的投资收益。
(二)做大做强茉莉花产业集群
一是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引进科研院所、高校、高新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在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科学管护、智能采摘、产品研发等方面助力产业发展。打造茉莉花有机种植示范园,建设国家茉莉花质量检验中心,推广茉莉花及其制品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二是招大引强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茉莉相关产业园区建设,围绕茉莉花茶、茉莉化工、茉莉医药、茉莉保健食品、茉莉新茶饮等制造业,继续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精深加工工艺水平提高与产品附加值提升。三是打造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和集散地。横州茉莉花和毛茶交易规模巨大,完全可以培育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引导花茶行业企业成为交易所会员,实现价格管理、数据结算、标准制定、金融服务、桂品出海等功能,成为资源要素集聚中心。四是建设茉莉产业新城。将横州打造成为茉莉花(茶)交易、跨境电商、检测认证、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商务活动、研学旅游等产业生态链综合功能体,依托PPP、REITs等方式多元支持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三)着力建设世界茉莉花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是深化茉莉品牌战略建设。持续培育“横州茉莉花”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茉莉花文化研究,扶持壮大本土品牌和茉莉花投资集团,持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之世界茉莉花大会系列活动。推动茉莉花种植系统申请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二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大型文旅企业作为茉莉花集团战略投资者,联合实施横州市茉莉花小镇及中国茉莉花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茉莉主题民宿、旅游饭店、街区、集市等,支持农夫山泉、张一元、邦利等茶企建设花茶工业旅游走廊,打造茉莉休闲娱乐型综合体景区。三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创新制作“茉莉千古情”等演绎作品,联动平陆运河经济带、郁江观光带、百鸟衣戏曲、鱼生美食等横州特色资源,整合打造“茉莉闻香”精品路线,提供多样化、沉浸式旅游产品,依托“一带一路”面向东盟及世界其他鲜花城市开展联动推介,释放茉莉文化的全球影响力。